成语解释:绵:丝棉。棉絮里面藏着针。比喻外貌和善,内心刻毒或软中有硬;也比喻极其珍爱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四折:“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,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?”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近义词:绵里藏针
成语例子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夫妇俩的交谈,针锋相对,而且是‘绵里针’,劲道暗藏着。”
藏在绵絮里的针。指不易觉察的阴谋。元.石君宝《曲江池.第二折》:「笑里刀剐皮割肉,绵里针剔髓挑觔。」《金瓶梅.第五一回》:「干净是个绵里针、肉里刺的货, 还不知在汉子跟前架的甚么舌儿哩!」
比喻小心、细心。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.第三本.第四折》:「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,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?」也作「绵里裹针」、「绵里藏针」。